赤眉能横扫更始、屡败邓禹,其恐怖战力,让刘秀十分忌惮。为了顺利围剿赤眉,除冯异去关中堵截外,刘秀在赤眉东归之路上设下层层阻截,破奸将军侯进驻防新安(汉函谷关) ,建威大将军耿弇驻防宜阳。
赤眉无论是回山东老家,还是要祸乱中原,新安、宜阳他们必会选其一。刘秀下令耿弇、侯进:赤眉如果走宜阳,侯进就南下支援;赤眉如果走新安,耿弇务必北上。
刘秀本人坐镇洛阳,他下定决心,决不能把赤眉放过去!
此前,为了给冯异扫清入关的通道,刘秀令祭遵等入箕关,南击弘农、厌新、柏华蛮中贼(宫等入箕关,南击弘农、厌新、柏华蛮中贼)
这些流寇也和赤眉有关,当初三十万赤眉攻破函谷关杀入关中,更始在三辅的行政体系被彻底打残,当地豪族、流民、更始残兵纷纷占据山头,占山为王。
如果不能扫清这些流寇,冯异根本连关中都进不去。
插播一句,当时洛阳附近也不安全,刘秀本来去攻打怀县的绿林军旧部,猛攻三日不能拿下。之后新臣服的鲍永上阵,因其在绿林军中威望较高,不费一兵一卒,就说服绿林旧部归降(时攻怀未拔,帝谓永曰:“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,关东畏服卿,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。”即拜永谏议大夫。至怀,乃说更始河内太守,于是开城而降。帝大喜,与永对食)
祭遵的扫荡军团阵容十分豪华,骠骑大将军景丹、建义大将军朱祐、汉忠将军王常、骑都尉王梁、臧宫等纷纷出动。
即便如此,剿匪作战依然无比艰辛。激战中,主帅祭遵中了弩箭,众人第一反应就是先撤。祭遵大怒,呼叫斥骂不止,死战不退。眼看大领导都不要命,那还怕个鸟,上下齐心,终于大破流寇(众见遵伤,稍引退,遵怒,斥骂不止,士卒战皆自倍,遂大破之)
扫清北部匪患后,祭遵继续领兵南下,目标新城蛮中山贼首领张满。此人是新城附近最大的流寇,被祭遵击溃的其余流寇也纷纷南下新城,以张满为首,形成一个强大的流寇集团(而厌新、柏华余贼复与满合)
流寇势大,祭遵没有选择硬攻。他断了张满的粮道,张满本来也没用很多存粮,忽然间来了大批投效的流寇,更显捉襟见肘。无奈只能主动挑战汉军大营,祭遵坚守壁垒不出(遵绝其粮道,满数挑战,遵坚壁不出)
对峙了一年,建武三年(27年)春,张满粮尽,祭遵方才大举攻城,活捉张满(明年春,张满饥困,城拔,生获之)
洛阳附近的流寇被清剿一空,冯异那边战况如何呢?
冯异受命西行后,一路布施威信,投顺者无数(异顿首受命,引而西,所至皆布威信。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,皆率众降异)
挺进关中后,在华阴截住了赤眉,冯异凭一己之力挡了赤眉主力六十余日。
赤眉之前纵横天下,除了在陇右因为天气、地形输给凉州兵,后因大意在延岑手下吃了一个大亏外,正面硬刚就没输给过谁。没曾想新来的汉将那么能打,本就人心惶惶的赤眉开始军心动摇,刘始、王宣等五千余人当即倒戈(别忘了冯异可是相当擅使离间计)。
冯异旗开得胜,捷报传到洛阳,刘秀也心定了,当即快马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,之前冯异只是一个杂号将军(孟津将军),提拔了数级!
有人不乐意了:“屡败将军”邓禹。
同样都是正面对决,怎么别人就能轻松打赢呢?人比人,气死人啊,不行,一定要挽回脸面。
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,率本家兄弟车骑将军邓弘等,从河东渡黄河南下,在湖县将缓缓东撤的冯异拦住(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,与异相遇)
邓禹二话没说,当场夺了冯异的指挥权,同时下令冯异和他一起对赤眉发动反攻。
你要是冯异,该怎么处理?
刘秀出征前已经将任命他为最高指挥官,来关中的也是因为你邓禹不能打嘛,凭什么现在要听你的?
然而冯异知道此时不是内讧的时候,为了团结、为了军队的稳定,冯异好言劝说邓禹: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,虽屡获雄将,余众尚多,可稍以恩信倾诱,难卒用兵破也。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,而异击其西,一举取之,此万成计也。
冯异摆事实讲道理,现在汉军是小胜了几场,但赤眉的主力尚在,战力依然强悍,只能慢慢用恩信倾诱,一点点分化瓦解。
担心邓禹胡搅蛮缠,他索性将刘秀这尊大神也搬出来,皇帝已经在赤眉东归的路上安排大军埋伏,我们的任务就是且战且退,不断消耗其锐气,将这二十万的赤眉军引到新安、宜阳一带,配合汉军主力打一场歼灭战。
你不信我,皇帝的话你总听吧。
冯异还是低估了邓禹的反应,大家都是聪明人,邓禹一听就明白这个方略是最稳妥的,他都懂,情绪已经战胜理智,面子大于军法!
禹、弘不从。
算起来这算是邓禹第三次公然抗命了:
第一次抗命:
邓禹又久不进兵,刘秀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,诏令说:镇抚西京,司徒,是尧;亡贼,是桀。长安的官吏民众,惶惶无所依归。应掌握时机进讨,安定抚慰西京,以维系百姓的心。
禹犹执前意。
第二次抗命:
邓禹在云阳无法立足,带着败军退往高陵,粮食也找不到,吃啥呢?野枣、野菜(至高陵,军士饥饿,皆食枣菜)
这NM比赤眉混的都惨!
饭都吃不上,谁还愿意当兵,汉军开始出现大逃亡,又乏食,归附者离散。
刘秀得知汉军的惨状后,直接给邓禹下达停战令:赤眉无谷,自当来东,吾折捶笞之,非诸将忧也。无得复妄进兵。
禹以惭于受任而功不遂为由,数以饥卒徼战,辄不利。
接二连三的违命,放眼整个古代都是相当罕见的。说难听点,邓禹根本就没把刘秀这个皇帝当回事,这也充分证明西汉末年是豪族争霸的时代,新野邓氏的实力有多雄厚,在后面的神将叛乱还会详细分析。
面对无理取闹的邓禹,冯异心里又不得不怒。
论级别,此时他已经在邓禹之上,冯异刚拿到征西大将军,邓禹西征前仅为前将军(之后并没有升官加爵的记录),从汉代的军职来看,
大将军→骠骑将军→车骑将军→卫将军→四征将军→四方将军(前、后、左、右)→四平将军→杂号将军。
“四征将军”(征东、征南、征西、征北)与“四方将军”(前、后、左、右,(拱卫中央的四方要地)均属高级将军,前者地位更高的原因是汉代“以征伐为重”。
邓禹持节,冯异手里也有刘秀的尚方宝剑(车驾送至河南,赐以乘舆七尺具剑)
如果火拼,冯异手下的精锐又岂是邓禹残兵所能抵挡。
然而思虑再三,为了顾全大局,冯异最终选择隐忍。没想到这一退让,差点将光武的阻击计划毁于一旦。
见冯异服软,邓禹马上让邓弘向赤眉发起进攻(还是为了抢功,让自己人得利),赤眉一看,乐了,这不是关中的手下败将嘛?
甫一接战,赤眉发现不妙,邓弘战力明显提高,这不是关中那支屡战屡败的汉军,一定是之前新入关的军队。
对冯异军的战力,赤眉公认很强。
赤眉耍了个计谋,假装战败,这回连辎重也不要了(弘遂大战移日,赤眉阳败,弃辎重走)
这种伎俩看上去很Low,久经战阵的名将一眼就能识破。赤眉为什么逃出关中?不就是因为缺粮嘛,怎么可能丢弃粮草。事实的确如此,留给汉军的就是一坨土,只有表面覆盖了浅浅的一层粮食(车皆载土,以豆覆其上)
但是这个计策对邓氏兄弟很有效,换一个说法,赤眉摆明了就是针对邓氏兄弟的。
还记得邓禹在关中的窘境嘛,他们手下的汉军很久没吃过饱饭了,一看粮食都疯了,各种抢夺,兵士饥,争取之。
邓弘的直属军队一乱,连带着整个汉军的军阵也零散不整,赤眉见状迅速掉转身,反击汉军。邓弘大败,邓禹、冯异拼命才抢了回去(赤眉引还击弘,弘军溃乱。异与禹合兵救之,赤眉小却)
又他妈败了!
邓氏兄弟心里苦啊,悲愤无以复加!为什么还会输!
冯异觉得邓禹这次应该幡然醒悟,于是以士卒饥倦,劝邓禹休战。
他低估了邓禹的自控力,邓禹根本就没鸟他,他一心想的就是打赢对方,再次强令汉军进攻。
一将无能累死全军!
赤眉这次彻底把邓禹打残,汉军死伤三千余人,邓禹所部彻底溃散,连冯异的军队都被冲垮(禹不听,复战,大为所败,死伤者三千余人)
邓禹仅率左右二十四骑逃回宜阳(出发前刘秀给了他二万精锐,现在几乎全军覆灭)
冯异更惨,徒步逃到回溪阪(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,与麾下数人归营,复坚壁,收其散卒,招集诸营保数万人)
从冯异收拢的军士数量来看,他应该是留了一手。新入关的汉军主力几乎未受影响, 保持了完整建制,这也为后来与赤眉决战打下基础。
现在形势又回到弘农对峙时的局面,好在这次没有烦人的领导瞎指挥,冯异可以拿出自己的真正水平。
他探知赤眉没有走豫西通道去撞函谷关,而是选了当初入关的老路,走宜阳。冯异一方面通知后方的刘秀,同时主动与贼约期会战。
之间不是说: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,为啥新败的冯异还敢主动约战呢?
1、冯异的底气在于他的队伍是精锐之师,在河内曾将朱鮪十万大军打的龟缩在洛阳不敢出。之前输赤眉那是邓禹瞎指挥,现在回到老领导帐下,将士们信心满满,憋着一股气要重新证明自己。
2、赤眉并不知道邓禹被打跑,汉军又重新换帅。
3、他给赤眉准备了一个大招,挑选精锐换赤服,染红眉,在路旁埋伏,在关键时刻这支伏兵会给赤眉一个惊喜(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,伏于道侧)
次日凌晨,会战开始,史料记载如下:
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,异裁出兵以救之。贼见埶弱,遂悉众攻异,异乃纵兵大战。日昃,贼气衰,伏兵卒起,衣服相乱,赤眉不复识别,众遂惊溃。追击,大破于崤底,降男女八万人。
详细分析下战役过程。
赤眉先派一万人攻击冯异的前军,冯异为了示弱,只用少数部队增援。
赤眉发现汉军人少,笃定又是邓禹领兵,于是全军出动发起总攻。本以为可以短时间内击溃汉军,谁料对面的汉军实力也陡然增强,冯异同样把主力悉数投入战场。
双方整整打了一日,都无法战胜对方。
此时,赤眉搞清楚对面汉军的主将是谁了,越打越慌的赤眉渐渐有了退却之意(一个想洗刷耻辱,另一个只想逃回山东,无意恋战)
一直冷静观察敌阵的冯异下令伏兵出动,衣服装扮完全相同的汉军精锐突袭赤眉本阵。乱战时,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分清敌我,更担心真TM有人叛变了,毕竟之前有过被冯异忽悠投降的案例。
赤眉军心大乱,丧失斗志的士兵四散逃跑,冯异直追到崤底,俘虏了整整八万人。
即便遭此大败,赤眉仍能聚拢残部,余众尚十余万。这伙人躲过冯异的追击后,继续向东流窜,结果一头撞向刘秀大军。面对人数众多,严阵以待的汉军,赤眉恐慌不已,当汉军亮出光武的旗号后,赤眉仅存的一点战意也没了。
那可是昆阳之战的大英雄、统一河北的战神,不打了,认输了。
赤眉选出的傀儡皇帝刘盆子向刘秀献出传国玉玺,樊崇等赤眉大佬一声令下,十万赤眉纷纷缴械,汉军缴获了海量武器,堆积起来就如一座小山。
对这伙拥有强悍战力、又桀骜不驯的流寇,该怎么处理呢?
学楚霸王那样一杀了之,的确省力,问题项羽坑杀秦军后,长安父老从此同仇敌忾,极力辅佐刘邦跟你死磕。更何况,人家是放下武器主动归降,你要是杀了,其他军阀都看在眼里,以后还有谁还会降!
但是光武自身粮草也很紧张,此时汉军正在四条战线同时开战(后面会展开分析),要养活这十万赤眉,对后勤是极大的考验。再说,这帮山东大汉放回家后,如果东山再起怎么办?
刘秀思虑再三,决定还是放赤眉一马。咱汉军是仁义之师,不是弑杀之辈。刘秀特意下令让十万赤眉军饱餐一顿(帝令县厨赐食,觽积困餧,十余万人皆得饱饫)
但对这群匪帮,还得敲打一番,不久刘秀在洛水边展开盛大阅兵式,令赤眉君臣共同观礼。
刘秀检阅部队期间,突然问刘盆子:自知当死不?
放牛娃态度相当端正:罪当应死,犹幸上怜赦之耳。
刘秀大笑:儿大黠,宗室无蚩者。不愧是咱老刘家的人,就没有愚笨的。刘秀对刘盆子赏赐甚厚,将整个荥阳的租税都给了他,在汉末诸多称帝的野心家中,刘盆子罕见地得了善终。
刘盆子只是傀儡,接下来的几位才是刘秀真正要敲打的对象。他对樊崇等人说:得无悔降乎?朕今列兵于此,卿等观之,可复欲战不?
诸位服不服啊?不服放你们走,咱再接着比划。
赤眉大佬中最有文化的徐宣赶紧磕头表态:臣等出长安东都门,君臣计议,归命圣德。百姓可与乐成,难与图始,故不告觽耳。今日得降,犹去虎口归慈母,诚欢诚喜,无所恨也。
我们出长安时,就决定向圣上归降啦,今日见您,好比回到慈母怀抱,真是欢喜之至,哪有什么悔恨。
到底是当过丞相的,说出来的话水平就是高,这个马匹拍得相当有水平,刘秀投桃报李:卿所谓铁中铮铮,佣中佼佼者也。
刘秀随后将樊崇、徐宣、逢安、杨音、谢禄等三十余位赤眉首领全部安置在洛阳,每人赏赐一处宅院,良田二顷。
徐宣很满意,他的确是真服了,但有人还是不满。
一手建立赤眉的大佬樊崇被囚禁在洛阳牢笼中,浑身不自在,不久又和逄安密谋,召集旧部准备杀回山东老家。刘秀早有防备,樊崇尚未起事,就被光武悉数擒获(后数月,光武以樊崇、逄安等谋反,诛之。徐宣、杨音等皆得善终)
自王莽乱国起,纵横天下十多年的赤眉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,继绿林、赤眉为代表的流民武装后,光武即将迎来真正的对手:同阶层的豪族。
刘秀在洛水边玩行为艺术的同时,冯异正马不停蹄地进军关中,他的对手是以延岑为首的关中诸势力联盟。
时赤眉虽降,众寇犹盛:延岑据蓝田,王歆据下邽,芳丹据新丰,蒋震据霸陵,张邯据长安,公孙守据长陵,杨周据谷口,吕鲔据陈仓,角闳据汧,骆延据盩厔,任良据鄠,汝章据槐里。
别看这个联盟人多势众,内部松散的很,各称将军,拥兵多者万余,少者数千人,转相攻击。
面对突入关中的汉军,延岑仅能调动张邯、任良两支兵马(对比后来曹操与马超的潼关大战,冯异的考题的确简单许多)。这点开胃菜根本就不禁打,冯异轻松将其击溃,斩首千余级。
三月,汉军入上林苑。
墙头草们一看来了更猛的主子,迅速掉头,先前依附于延岑的地方势力又纷纷转降于冯异。
延岑忧惧下,派兵攻取析县,开始给自己准备退路了。
堂堂武安王一战之下就心生怯意,哪还有当初勇战赤眉的英姿,都无需冯异亲自出手,仅遣复汉将军邓晔、辅汉将军于匡邀击延岑,就将其大破,延岑部将苏臣所部八千余人投降。
此战虽消灭了延岑主力,却没有捕获延岑,在析县军队的掩护下,延岑成功退入南阳郡内,后面还有他的大戏份,他将坚挺至刘秀统一的最后一刻。
延岑东逃后,冯异没有继续追击,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此时关中的物价相当离谱,一斤黄金只能换五升豆子(黄金一斤易豆五升)
普通人自然拿不出黄金,怎么活呢?时百姓饥饿,人相食。
汉军入关中后,同样面对缺粮的困境:道路断隔,委输不至,军士悉以果实为粮。
只能吃野果的军队,时间一长,哪怕冯异治军再严,也难控制。
好在刘秀早有准备,下诏派赵匡上任右扶风,协助冯异修复关中物流线,火速将关东的物资运输入关。粮食送到军营后,军中皆称万岁。
有了洛阳方面的物资支援,冯异开始了一系列堪称教科书清剿的维稳手段。
1、继续清剿割据势力,除了吕鲔、张邯、蒋震遣投靠蜀地公孙述外,余着皆倒向汉军(唯吕鲔、张邯、蒋震遣使降蜀,其余悉平),冯异随后将对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首脑,统统打包送到洛阳(悉遣其渠帅诣京师),流民的前身都是朴实的百姓,而且流民军往往是没有严密组织架构的,只要把造反挑头的匪首除掉,流民、匪帮就会变成一盘散沙。
2、对于关中的地方豪强,冯异采用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,听话的有奖(给官做),不听话的统统干掉(褒赏降附有功劳者,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)
3、对那些在关中四处流荡的百姓则给予资财,让其回乡好好务农(散其众归本业)
三管齐下后,异兵食渐盛,威行关中。自王莽乱国开始,折腾了数十年的关中百姓终于能喘口气了,昔日满目疮痍、断壁残垣的长安数年后就恢复成烟火万家 、繁荣昌盛的大都会。
冯异功不可没!
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,唯岑彭、冯异建方面之号,自函谷以西,方城以南,两将之功,实为大焉。
配资专业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